十三世纪的死亡与荣耀_十三世纪的死亡与荣耀圆阵卡住
奥斯曼土耳其人最早是一支依附罗姆苏丹的突厥人部落。13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在首领埃尔图格鲁勒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
一 14世纪的奥斯曼与匈牙利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原先不过是一支微不足道的部落奥斯曼土耳其人最早是一支依附罗姆苏丹的突厥人部落13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在首领埃尔图格鲁勒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1290年,埃尔图格鲁勒去世,子奥斯曼一位继任部落首领。
奥斯曼一世从小酷爱军事,又有雄心大志,他一心想要称王称霸这时,在蒙古大军的入侵下,奥斯曼的宗主国罗姆苏丹国不断衰弱,1299年奥斯曼瞅准时机,乘机独立,奥斯曼帝国建立了
奥斯曼独立时的疆域(三角形内)奥斯曼在独立过程中采取了许多正确策略,比如,他打着伊斯兰圣战旗号,团结分裂的突厥各部,同时也团结非穆斯林人士,奥斯曼不仅精通军事,对学者也非常尊重同时,奥斯曼向统治西亚的蒙古人建立的伊儿汗国称臣纳贡,避免四面受敌,同时,屡次发动对衰弱的罗马帝国的掠夺战争。
掠夺了大量人口和花姑凉1326年,奥斯曼在围攻布尔萨的过程中病死(据说海鲜吃多了痛风),子奥尔汗继位,
奥斯曼
奥斯曼帝国第二任首领奥尔汗1326-1359在位奥尔汗跟父亲一样,也是个文武双全的英雄即位不久,就夺取了重镇布尔萨,然后迁都于此(见上图)同时奥尔汗加强中央集权,确定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体制在中央设立“大维齐尔”,地位相当于宰相,由他的兄弟阿拉丁帕夏担任。
阿拉丁帕夏与奥尔汗手足情深,兄弟同心,令奥斯曼帝国蒸蒸日上同时,奥尔汗组建新军,组建直属于首领的常备军,这就是日后著名的苏丹亲兵,奥斯曼的常备军,比欧洲最的常备军——法王查理七世组建的常备军还要早一百多年。
奥尔汗又积极干涉罗马帝国内政他自己娶了罗马皇帝约翰六世的女儿,又煽动另一个约翰五世反对约翰六世,使得罗马帝国爆发了旷日持久的“两约翰内战”国力大为衰弱在军事上,1329年,奥尔汗率领大军包围尼西亚,1331年攻破尼西亚,改名伊兹密尔(见上图)尼西亚在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期间,曾是罗马帝国的首都,后来又长期作为罗马帝国的陪都,尼西亚的沦陷,对罗马帝国影响极其恶劣。
1336年,奥斯曼大军又大败罗马军队将罗马势力彻底驱逐出小亚细亚,1346年,罗马皇帝约翰五世被迫向奥尔汗屈服,承认他统治小亚细亚进入50年代,奥斯曼的势力开始向欧洲扩张1356年,奥斯曼大军绕过君士坦丁堡,夺取加里波利半岛,在欧洲大陆建立了桥头堡。
三年后,1359年,奥尔汗去世,次子穆拉德一世继位穆拉德一世在位期间,开始采用“苏丹”头衔在此之前,奥斯曼和奥尔汗都采用“加齐”或“贝伊”头衔(相当于中国的王公)穆拉德一世在位期间(1359-1389在位),继续向巴尔干扩张,在1389年的第一次科索沃会战中大败在巴尔干半岛如日中天的塞尔维亚王国,迫使其臣服,善于骑兵作战的塞尔维亚人加入奥斯曼军队,使得奥斯曼军队骑兵势力大增,尽管战后不久,穆拉德一世就被诈降的塞尔维亚骑士刺死,但即位的巴耶塞特一世,外号”闪电”,也叫雷霆,性格暴躁,性烈如火,非常自负,同时,军事才能十分出众,用兵如神,善于出其不意,堪称西欧军队的劲敌。
此时,奥斯曼军队几乎横扫巴尔干,对欧洲腹地虎视眈眈,兵锋与多瑙河北岸的匈牙利王国近在咫尺之遥
穆拉德一世时期奥斯曼的扩张
穆拉德一世
巴耶塞特一世奥斯曼的军队是一支强大的劲旅奥斯曼最为著名的部队,就是苏丹亲兵(耶尼切里)苏丹亲兵,始创于奥尔汗时期,是直属于苏丹的精锐部队14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在被征服的基督徒家庭中,选出一些最强健的男童,使其改信伊斯兰教与学土耳其语,并接受军事训练,组成一支称为新军的部队,是帝国第一支常备军,成员定期接受评选和审查。
他们是奥斯曼帝国最有战斗力的军人这些亲兵是奴隶,也是军队的中坚他们在平时还担任警察,宫廷侍卫,消防队员他们为了没有后顾之忧,不准结婚苏丹亲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欧洲最早大规模列装火器的部队他们的训练和战斗力在十五至十六世纪中成为全欧洲步兵的模范。
苏丹亲兵
苏丹亲兵,最初仅数千人后来维持万人规模在16世纪扩充至3万人,他们构成了奥斯曼军队的中坚力量,直至19世纪才被欧式新军取代苏丹亲兵的军旗是一口锅的图样,原因是苏丹亲兵的军阶是烹调的词汇来命名的像指挥官叫大厨,下一级的就叫发汤者等...(民以食为天,军以锅为旗 )亲兵各个联队以锅为荣誉标志,但战锅旗遭到损坏或丢失时那就是这个苏丹亲兵联队的奇耻大辱,所以在日后的土耳其近代化改革时代里,成为国家毒瘤的苏丹亲兵们进行反改革政变的信号一直就是打翻大锅。
苏丹亲兵以衣服华丽、白色帽子和大八字胡而闻名这是奥斯曼的中央军队,在地方上,维持奥斯曼大军的是“西帕希”西帕希(Sipahi),或称为斯巴克(Spahks),其名来自于波斯语的"sepah",意为"军队"。
西帕希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事封建地主骑兵(也就是依赖地产维护,而不支薪的部队),其地位就相当于欧洲的骑士,不过与欧洲骑士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土地不可世袭早期多是弓骑兵,后期模仿西欧,成为优秀的重装骑兵
图为晚期西帕希骑兵(注意其装备的板链混合甲)西帕希是地方提供的骑兵,直属于苏丹的骑兵,被称为“卡皮库鲁”,俗称“土耳其宫廷卫队”土耳其宫廷卫队是直属于苏丹的精锐骑兵通常装备板链混合甲,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尽管如此,奥斯曼西帕希骑兵与西欧骑士相比。
还是有一定差距,奥斯曼大军主要靠训练有素的步兵和火器致胜作战时,奥斯曼军队以苏丹亲兵为核心西帕希构成主要力量,加上各大乱七八糟附庸部落的一大堆炮灰兵往往能拼凑数万甚至数十万人无独有偶,匈牙利的祖先与奥斯曼人一样,也是一支游牧民族,匈牙利人的祖先是所谓马扎尔人,早先游牧于今乌拉尔山一带。
公元8世纪开始,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生存条件的恶化,及南俄草原其他游牧部族的生存空间挤压,马扎尔人被迫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乌拉尔山,举族向西南方向移动他们来到了乌拉尔河与顿河间的大草原繁衍生息,后来,9世纪末,马扎尔人又因为受到来自中亚的佩切涅格人(突厥人的近亲)的进攻,在首领阿尔帕德率领下,共10个部落被迫进入欧洲腹地。
潘诺尼亚地区马扎尔人曾肆虐欧洲各地,后来,逐渐转向定居生活,并开始皈依天主教997年,首领伊什特万(基督教名史蒂芬)继位,统一马扎尔各部,并皈依基督教,1000年,建立匈牙利王国(匈牙利意即匈人的土地,因此地曾是匈人的大本营而得名),建立所谓“阿尔帕德”王朝,阿尔帕德王朝统治匈牙利直至1301年绝嗣。
在阿尔帕德王朝期间,作为天主教国家的“桥头堡”,匈牙利曾积极参加十字军,远征罗斯各国,又数次击退蒙古及钦察汗国的入侵,保证了西欧腹地的安宁,因此赢得“天主之盾”的美誉然而,由于马扎尔人的游牧特性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改变,阿尔帕德王朝的王位继承崇尚“强者为王”,没有建立完整有效的王位继承体系,在当时欧洲普遍盛行的长子继承在匈牙利并不吃香,阿尔帕德王朝的王位继承充满。
血腥与内战(见本社公众号文章《阿尔帕德王朝简史》),频繁的内乱,使得国内诸贵族势力乘机扩张,已成尾大不掉之势,1222年春,在匈牙利国王“视事日”当天,匈牙利大小贵族齐聚塞克什白堡,强迫时任国王安德烈二世签订《金玺诏书》,诏书确立了匈牙利大小贵族的各种权力,在法律上限制了王权,规定国王不得以个人意志干预司法,不得擅自发行货币,征税,大幅减低贵族,教会的赋税,保证其世袭特权,并规定每年召开国会,大小贵族均可参加,国王如不履行承诺,贵族可以反抗且不受处罚,基层地方的官员必须在本地贵族中遴选等等,《金玺诏书》的签订,标志着匈牙利王权的彻底衰落,贵族完全架空王室,到后期甚至可以左右国王废立。
《金玺诏书》极大地加剧了匈牙利的封建割据局面,影响可以说极其恶劣也极大地影响了日后与奥斯曼的战争
11世纪的匈牙利王国
伊什特万一世
金玺诏书阿尔帕德王朝绝嗣后,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1308年,阿尔帕德家族的远亲,卡洛·罗贝托得到教皇的支持,正式成为匈牙利国王确立了安茹王朝(此安如出自法国卡佩王朝的支系,与英国安如王朝并无关系)在匈牙利的统治。
卡洛·罗贝托正式即位,称查理一世(1308-1342在位)在阿尔帕德王朝后期,西欧封建制度就开始在匈牙利蓬勃发展,随着来自西欧的安茹家族入主匈牙利,匈牙利的军队也开始逐渐走向西欧化,原本深深的游牧色彩的匈牙利军队也开始向他们的西欧同僚一样。
匈牙利的眼光并不单独放在南方部分俄罗斯的小公国很短暂地被匈牙利征服此时,很多的军事影响在发挥作用巴尔干的斯拉夫雇佣军以及诸侯军队一直作为各国的雇佣军,贯穿了整个13世纪国王的军队,由王家领土及周边征召而来,渐渐地越来越专业化,当马上比武于13世纪早期被引入匈牙利以来,来自法国和日耳曼的军事影响也越来越强。
匈牙利军队中,弓箭渐渐衰落,因为十字弓变得更加重要很多十字弓手都是从斯拉夫地区招募而来的,比如斯洛伐克随着城堡越来越多和封建制度的发展,与西欧类似的封建骑士在匈牙利成为主流,虽然轻骑兵仍然存在,但是此时的轻骑兵已经不过是附属了。
在14世纪,一个罗马人对于匈牙利军队的描述显示了匈军已经有多么西方化了:“匈牙利指挥官不是将部队分成由方阵和圆阵组成的左右两翼,而是将所有部队集中在一起当你看到所有的部队都是由装备长矛的,武装到牙齿的骑兵组成时,会感到多么惊讶。
不仅如此,战马也都在前胸和头部披上了盔甲可以说,到了安如王朝时期,匈牙利的军队已经与他们的西欧同僚没什么两样
中世纪的匈牙利军队
中世纪2 全面战争中的匈牙利男爵亲卫骑兵(原型为安茹王朝的王室卫队,是明显的西欧化产物)
14世纪晚期的匈牙利军队(西欧化的同时保留一定游牧军队)然而,作为外来户,安茹王朝不可能也无力解决匈牙利本土贵族日益壮大的现状,在安茹王朝的第二任国王拉约什一世(1342-1382在位)去世后,安茹王朝绝嗣,匈牙利再次爆发贵族内乱,国力大为衰弱,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1387年,拉约什一世的女婿,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成为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出生于1368年。
是勃兰登堡选帝侯同时,也兼任匈牙利克罗地亚波希米亚国王,1411年被贵族推举为神圣罗马皇帝
西吉斯蒙德西吉斯蒙德刚一上台,就面临国内贵族的尾大不掉之势,在长年的内战中,匈牙利贵族势力进一步壮大,王室领地由原来的20%缩减为5%,财政收入濒临崩溃,贵族之间又互相争权夺利,爆发内战,使得匈牙利国力一落千丈。
甚至在1400年,西吉斯蒙德本人都被大贵族软禁在希克洛什堡长达数月之久,直至他承诺不再干涉贵族之间的斗争,不再干涉贵族特权,才被释放,狼狈不堪而西吉斯蒙德出身德意志贵族,更多关系德意志事务,对匈牙利不甚在意,双方倒也相安无事。
二 初战:尼科波利斯战役在匈牙利一片混乱的同时,巴耶塞特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发动对巴尔干各国的入侵同时,也加紧攻打罗马帝国从1391年开始,巴耶塞特一世就数次攻打君士坦丁堡,歼灭大量罗马军队,1395年,又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入侵匈牙利,大掠而还。
面对奥斯曼大军咄咄逼人的攻势罗马皇帝约翰五世向西欧求救教皇号召发动十字军,对抗奥斯曼大军1396年西欧各国包括法国,勃艮第,德意志,匈牙利,威尼斯等诸国响应号召组成十字军,发动十字军东征,从十字军东征失败后,到现在。
这是欧洲各国第一次重新团结起来,组成十字军对抗穆斯林大军,然后,这也是最后一次了十字军以西吉斯蒙德为主帅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和布锡考特为副帅,后者是勃艮第公爵好人菲利普的爸爸,臭名昭著的大胆查理的爷爷布锡考特则是二十年后阿金库尔会战法军的主帅。
真可以说是群英荟萃,萝卜开会
勃艮第公爵 无畏的约翰1396年十字军出发一路烧杀抢掠,9月,十字军抵达尼科波利斯(尼科堡)城下十字军包围尼科波利斯,城内土军拼死抵抗,十字军因缺乏攻城武器,将尼科波利斯团团包围巴耶塞特此时正率主力在小亚细亚作战,得知十字军围城,亲自率领军队通过强行军逼近了尼科堡,当西吉斯蒙德的侦察骑兵发现土耳其人的时候,他们距离尼科堡只有不到一天的路程。
巴耶塞特来的太快使得西欧各国屎尿不及,不对始料不及
尼科波利斯会战(红色 十字军 蓝色 奥斯曼)虽然土军兵力占据优势,但盔明甲亮,单兵战斗力强的西欧骑士的冲锋势不可挡,巴塞耶特不敢怠慢在抵达尼科波利斯以后,选择了防守他对地形非常熟悉,选择了尼科波利斯以南4英里的一处高地,在阵地的两翼都有可以隐藏预备队的溪谷。
巴塞耶特在主力的前面设下了三道防线:第一线是杂牌的轻装弓箭骑兵,弓骑兵的后面是大量削尖的木桩组成的工事,而木桩的后面是大批的杂牌轻步兵弓箭手在防线的后面,是奥斯曼的主力西帕希封建骑兵而近卫骑兵和塞尔维亚重骑兵分别隐蔽在主力骑兵的两翼作为预备队。
巴塞耶特计划是用前面的那些杂牌军作为诱饵引诱西方联军骑兵进攻,当敌方的骑兵在陷入混战并被防线打乱阵型后再以以逸待劳的己方重骑兵发起三面冲锋,分割并吃掉敌军面对奥斯曼大军,军事经验丰富的西吉斯蒙德提出建议。
西吉斯蒙德提出,以中欧步兵充当诱饵,对抗奥斯曼先头战斗力不强的炮灰部队,引诱奥斯曼军先发起进攻,而后,后面的十字军的法国与勃艮第骑士发起侧击或者包抄,打败奥斯曼大军西吉斯蒙德的建议实质有点像田忌赛马以强打强,以弱打弱用步兵(中等马)对抗奥斯曼炮灰步兵(下等马),用西欧骑士(上等马)对抗奥斯曼西帕希骑兵和苏丹亲兵(中等马),因为欧洲步兵的战斗力强于奥斯曼步兵,西欧骑士的战斗力强于奥斯曼骑兵,所以,这个建议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本来很好的建议,遭到十字军一致反对,十字军各贵族老爷说让步兵打头阵,骑兵跟在步兵后面,有损骑士尊严,强烈要求骑士打头阵在贵族一致压力下,西吉斯蒙德无奈,让法国和勃艮第骑士打头阵,步兵跟在后面
奥斯曼军队9月25日,双方开战,勇猛鲁莽的法国骑士直接向奥斯曼军队的第一道防线发起了进攻第一线的土耳其弓骑兵在发射了两轮箭雨之后就向左右两侧撤退,露出了之前由于视线被挡而一直没有被发现的第二线木桩工事以及工事后面的第三线步兵弓箭手。
运动到两翼的轻骑兵则迅速组成两个战斗群包抄法军的侧翼至此法国骑士们正面被木桩所阻,侧翼被包围,并且受到三个方向的弓箭洗礼,可以说立即陷入了困境但法国骑士死战不退,冒着箭雨和伤亡冲破木桩,与木桩后的奥斯曼步兵混战一起,杀得难解难分,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位于主阵地的奥斯曼主力---西帕希封建骑兵发起了冲锋,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殊死的肉搏。
一方的长矛和长剑对上另一方的长矛,钉头锤和弯刀,谁也不肯后退一步最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承受了惨重的伤亡,法国骑士却击退了这次进攻然而尚未等他们有时间喘口气重新组织一下,巴塞耶特又派出了自己最后的王牌。
一直隐蔽在侧面,身披锁甲的近卫重骑兵向已经精疲力尽的法国人发起了侧面攻击于是法国十字军劫数难逃,被彻底打垮许多人战斗到最后,只有极少数逃脱 整个战斗过程中,西吉斯蒙德率领的基督教联军主力都没有参与可能因为战斗过于迅速,更大的可能是被激怒的西吉斯蒙德决心让法国人自生自灭,然后独立进行自己的战斗。
战后法国人大骂匈牙利人是“叛徒”和“胆小鬼”,当然这个指责没有道理,因为是法国骑士自己丢下主力前进,而匈牙利人在晚些时候勇敢的进行了自己的战斗奥斯曼大军生擒骑兵统帅,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和布锡考特随后,奥斯曼西帕希骑兵发起反攻,同时。
奥斯曼军中的塞尔维亚骑士也包抄十字军,西吉斯蒙德率匈牙利骑兵英勇战斗,但十字军中军步兵见前方骑士溃败也纷纷溃败,匈牙利军队又突遭塞尔维亚骑士包抄,大乱,争相逃命,西吉斯蒙德在少数亲信保护下拼死划小船从多瑙河逃走。
十字军全军覆没,奥斯曼大胜
法军骑士冲击奥斯曼步兵
尼科波利斯战役此战之后,巴耶塞特之名让西欧闻风丧胆整个西欧震动,西吉斯蒙德又气又恼,向医院骑士团团长说道:“法国人的自负虚荣使我们输掉了战争,如果他们听从我的建议,我们便有能力打败我们的敌人那个倒霉的勃艮第公爵和布锡考特被重金赎回,不过,其他的俘虏就没有那么好运了,除了极少数贵族外,数千俘虏都被奥斯曼人处决。
匈牙利也直接暴露在奥斯曼的兵锋下,幸运的是,帖木儿的入侵,给与奥斯曼帝国以沉重打击,连巴耶塞特本人都被帖木儿俘虏,奥斯曼无暇顾及欧洲,给与匈牙利于喘息之机,此后,西吉斯蒙德也忙于于胡斯派的战争(即著名的胡斯战争),无暇顾及奥斯曼。
双方数十年没有大规模直接冲突
胡斯车阵备注:胡斯车阵:胡斯军的战术单位是战车,每辆战车配备18—20人:2名射手(装备有火绳枪和炮)、4—8名弩手、2—4名链枷手(用龙鸣的链枷作战)、4名长矛手、2名盾牌手(战斗时用大盾牌掩护人和马)和2名驭手。
驭手负责驾驭马匹和到宿营地后联结战车战车由车长指挥战车编为十车队,由十车长指挥,数个十车队合编为1个“战车队”,亦配有指挥官胡斯党还有大量火炮5辆战车配1门野炮 作战时,胡斯党采用各种各样的战车工事把战车(说是战车,其实就是农民用的大车稍加改装而成,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彼此联结起来。
组成环形(如图所示)火炮配置在战车之间,步骑兵配置在工事之内战车掩护官兵免受那些下马作战的重装骑兵的袭击当敌军骑兵冲锋时,胡斯军以战车抵挡骑兵,火枪兵和火炮兵在车内开火如果敌人接近,车内胡斯军步兵就用连枷和长枪迎敌。
如果敌军退却,阵内的骑兵就发动追击胡斯党人利用胡斯车阵多次大败西吉斯蒙德的“十字军”胡斯车阵也为匈牙利军队所效仿,在日后抗击奥斯曼人的战场上发挥作用
胡斯车阵三 15世纪的明争暗斗15世纪前期,匈牙利与奥斯曼的战争开始走向“代理人化”,围绕巴尔干各国的争夺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1403 年之后十年里,巴耶塞特的儿子们为争夺王位不断的内战,从而削弱了土耳其人对附近周边的势力的威胁。
乘此机会,西吉斯蒙德积极拉拢塞尔维亚,取得了塞尔维亚大公史蒂芬·拉扎列维奇,自 1411 年起西吉斯蒙德为加强史蒂芬•拉扎列维奇的忠诚度,把匈牙利本国的大量田产授予他国王同样地把特兰西瓦尼亚南部临近边界的领地及其田产一同授予了原先依附奥斯曼瓦拉几亚的统治者米尔恰。
这些公国宣布对匈牙利效忠,从战略纵深讲,这些公国对匈牙利王国抵御奥斯曼帝国入、侵起到缓冲作用
塞尔维亚军队1413 年奥斯曼帝国的内战结束, 穆罕默德一世(1413-21 在位)获取胜利在 1414 年,西吉斯蒙德联合罗马皇帝曼努埃尔二世(1391-1425在位)和米尔恰企图利用、资助一位不确定血统的奥斯曼帝国王子夺取土耳其国王宝座的方式, 来挑起土耳其内战。
这位王子的夺取王位行动虽然失败,但是却为穆罕默德的弟弟穆斯塔法争夺王位提供个第二次机会在 1416 年,在匈牙利支持下,米尔恰和曼努埃尔实质上支持穆斯塔法入侵奥斯曼帝国的鲁米利亚地区,并伙同小亚细亚的卡拉曼(Karamanid)王朝(同样由突厥人建立 最终被奥斯曼帝国消灭)攻击了奥斯曼帝国在安纳托利亚的领土。
但最终失败,穆斯塔法逃亡罗马帝国的塞萨洛尼基城寻求庇护为了报复匈牙利,奥斯曼帝国以反匈牙利联盟代表的身份干预波斯尼亚事务,1415 年波斯尼亚国王史蒂芬·奥斯托亚(Stephen Ostoja)随后背离了匈牙利王国,投靠了奥斯曼帝国,这也就严重弱化的匈牙利的防御体系。
1416 年初期,罗马皇帝的特使曾试图运用谈判手段,来解决威尼斯和匈牙利之间长期争执状态,达成联盟使其双方成为抵抗奥斯曼帝国的有生力量在 1416 年 4月威尼斯的海军战胜奥斯曼帝国之后, 威尼斯对这一提议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反奥斯曼帝国联盟的希望再次被拖延。
然而,奥斯曼帝国强大实力仍然威胁着这三方面的局面不可回避
奥斯曼第五任苏丹 穆罕穆德一世 (1413-1421)在位作为对罗马人支持穆斯塔法的报复,穆罕默德围攻了塞萨洛尼基1417 年至 1418年 之 间 在 阿 尔 巴 尼 亚 , 占 据 了 法 罗拉 (Valona 、 Vlorë) 港 口 和 阿 吉 罗 卡斯 特 龙(Argyrokastron、Gjirokastër),至此奥斯曼帝国直接威胁到了威尼斯在这些地区的殖民地和利益。
对于匈牙利王国来讲,这些战略缓冲地的失陷,也造成了匈牙利防御体系的衰弱1417 年,瓦拉几亚的执政者米尔恰死后一年,穆罕默德一世夺取了多瑙河流域的萨克恰要塞,朱尔朱,诺沃塞洛(Novo Seio),塞维林堡(Turnu- Severin),占据了通往瓦拉几亚和特兰西瓦尼亚河口通道。
还将米尔恰的三个儿子带回国内作为人质瓦拉几亚再次臣服奥斯曼,西吉斯蒙德在瓦拉几亚建立缓冲区的努力,至此基本付诸东流,1421 年穆罕默德一世去世,长子穆拉德二世即位,就在穆拉德二世登上王座之后不久,曼努埃尔二世把穆斯塔法释放了出来。
穆斯塔法答应当其夺取王权后,将会把加利波利和其它一些领土归还罗马帝国然而穆斯塔法最终兵败身亡土军包围君士坦丁堡和塞萨洛尼基,罗马帝国将塞萨洛尼基割让威尼斯,企图拉威尼斯下水对抗奥斯曼,但该城还是于1430年被奥斯曼大军攻破。
塞尔维亚方面,1427 年,塞尔维亚大公史蒂芬·拉扎列维奇过世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就把所属领地遗赠给了侄子乔治·布兰科维奇,还同意将多瑙河的贝尔格莱德和戈卢比奇的城堡转到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名下,把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之间的多瑙河的通道的控制权赠与了西吉斯蒙德。
在 1427 年,西吉斯蒙德获取了贝尔格莱德的所有权,但是从戈卢比奇到贝尔格莱德东部的地区落入土耳其人手中, 1428 年西吉斯蒙德夺取这些地区以失败而告终,未能扭转这种局面为弥补遗失这些城堡的不利局面,1435 年乔治·布兰科维奇在贝尔格莱德和戈卢比奇之间,多瑙河附近建造了斯梅代雷沃城堡。
斯梅代雷沃与戈卢比奇在1444 年就成为了穆拉德、布兰科维奇和匈牙利进行谈判的主要地点由于土耳其人可以横穿多瑙河直接入侵匈牙利王国,而且入侵的频率越来越高,使得西吉斯蒙德对这个距离匈牙利王国最近的奥斯曼帝国邻居非常警惕, 在十年间里,匈牙利王国在塞维林堡和贝尔格莱德之间建设了十四个新的城堡,包括1428 年,建在戈卢比奇的对面的圣拉斯洛(Szentlászló)在内。
在随后的一些年里, 西吉斯蒙德花费巨资建造在多瑙河前沿的防御设施都移交给了条顿骑士团然而,无能的条顿骑士团自身难保,反而被奥斯曼大军击溃,西吉斯蒙德与奥斯曼争夺巴尔干的努力至此基本付之东流,心力憔悴的西吉斯蒙德终于于1437年一病不起,同年去世,无子,由女婿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即位,同时也兼任波西米亚及奥地利国王,1439年,奥斯曼大军乘匈牙利新主登基,发动大规模入侵,。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在抵抗入侵的战争中死于匈牙利境内的奈斯梅伊他留下一名遗腹子拉斯洛(拉斯洛五世)由于此时拉斯洛尚未出生,大兵压境,形势十分危急,在教皇的支持下,匈牙利贵族决议,推举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雅盖沃的儿子)成为匈牙利国王,大贵族绰号“白骑士”的匈雅提 雅诺什辅佐之。
匈雅提 雅诺什原本是西吉斯蒙德的侍卫,因为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收到西吉斯蒙德的赏识,被提拔为贵族新王继位,匈雅提继续尽心辅助新王,两人亲密配合,多次打退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使得匈牙利抗土局势一度好转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三 最后的十字军 瓦尔纳会战1444年穆拉德二世传位给12岁的儿子穆罕穆德二世同年,在今匈牙利的塞格德(Segedyn)城与瓦迪斯瓦夫三世签署合约,内容包括奥斯曼的军队将从塞尔维亚撤退,并且将多瑙河沿岸24座城堡悉数归还给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以此可以换来10年的停战协定。
然而,见奥斯曼新主继位,主少国疑匈牙利觉得有机可乘,蠢蠢欲动1444年奥斯曼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向西欧求救,在教皇尤金四世支持下,匈牙利悍然撕毁协约,号召发动十字军攻打奥斯曼帝国巴尔干各国纷纷响应,然而,西欧各国对此态度消极,相应寥寥。
匈牙利和巴尔干各国拼凑成一支十字军,向奥斯曼帝国发起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十字军,年幼的穆罕默德二世吓哭了鼻子,向父亲求助,他的父亲穆拉德二世不愿意管,穆罕默德二世大怒,写信给父亲,说“如果你还当自己是苏丹,就回来领军抗敌,如果你当我是苏丹,那么现在我命令你领军抗敌”,穆拉德二世无奈,只得重新登基,率领主力抗击十字军。
11月,两军于瓦尔纳遭遇,决战
瓦尔纳会战 1444兵力对比 十字军3万奥斯曼4-6万双方势均力敌
红色 匈牙利 蓝色 奥斯曼11月10日,两军开战十字军左翼是来自特兰西瓦尼亚保加利亚等地的部队,中军是精锐的波兰匈牙利骑士右翼是主教军,和克罗地亚波斯尼亚等地的军队(如图所示)奥斯曼中军则由苏丹亲兵和色雷斯的征召兵组成。
而苏丹亲兵的驻防位置前有数条壕沟和两层栅栏右翼主要构成为来自鲁米莉亚的卡皮库鲁和西帕希骑兵,而左翼则由来自安纳托利亚的阿金奇(非常规轻骑兵)和西帕希组成(如图所示)奥斯曼左翼的轻骑兵率先发起进攻,冲击十字军右翼的克罗地亚人。
被十字军用火炮和火枪打退,十字军右翼见奥斯曼左翼败退不顾一切,擅自发起追击乱哄哄乱成一团奥斯曼后方压阵和右翼的西帕希骑兵见状,侧击追击的十字军右翼,十字军突遭冲击,右翼大败许多人被赶入河中淹死这时,奥斯曼右翼也开始对十字军左翼的军队发动了侧翼冲击,被击退。
但奥斯曼骑兵又接着发动了第二次攻击,匈雅提率军前去救援再次打退奥斯曼大军匈雅提指挥精锐的匈牙利骑士发动了雪崩般的进攻,土军的骑兵抵挡不住,大败,土军开始被恐慌所笼罩,纷纷溃逃事实上,很多奥斯曼军人认为他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斗。
瓦尔纳会战鉴于战场局势尚未明朗,匈雅提建议中军的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不要轻举妄动,等他回来,但是,国王不听国王见奥斯曼军队纷纷溃败,大喜,自作主张,他带着自己的500波兰骑士直冲奥斯曼中军,想越过苏丹亲兵生擒苏丹穆拉德,结果,不知是踏入了陷阱或是马被刺中,倒霉的国王马失前蹄,一头栽下马来,旁边的苏丹亲兵见状,一刀将国王砍下首级,年仅20岁
匈牙利国王冲锋国王的死使得战局急转直下,波兰匈牙利军见国王脑袋被砍,士气大跌,纷纷溃败,战场另一端的匈雅提很快知晓了这一悲惨的消息,他发起数次疯狂的冲锋试图抢回国王的遗体,但奥斯曼人没有让他得逞,徒劳的进攻加速了联军的失败。
很快,联军的阵线被奥斯曼人攻破,匈雅提只能率领少数人撤退,奥斯曼大军反攻,十字军全线崩溃,匈雅提拼死杀出重围逃走,十字军大败瓦尔纳战役的失败,影响极其恶劣,尽管匈牙利尚能自保,但再也无力阻挡奥斯曼在巴尔干的扩张,奥斯曼匈牙利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奥斯曼倾斜。
(未完待续)
国王之死关联文章天主之盾:匈牙利阿尔帕德王朝简史(上)天主之盾:匈牙利阿尔帕德王朝简史(下)(芝兰学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