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好人_四川好人为什么婚姻不顺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5-06

陈前兵,男,汉族,198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叙州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任。曾获2018年—2019年“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20

四川好人_四川好人为什么婚姻不顺

 

刚刚2024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名单揭晓宜宾三人上榜一起来看看~祝贺!

【主要事迹】· 陈前兵 ·基层干部捐“髓”救人 用爱挽救他人生命陈前兵,男,汉族,1981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叙州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主任多年来,他在捐献事业中默默奉献,用普通人的“微光大爱”照亮他人的生命。

曾获2018年—2019年“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2018年—2019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四川省第18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无偿献血,他二十多年从未间断提及第一次献血经历,陈前兵至今记忆犹新。

2002年,刚20岁出头的他,看到血站发出的号召,便萌发了义务献血的想法当时在宜宾县凤仪乡上班的他,专门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到城区小碑巷献血“那次经历挺‘囧’的,因为是第一次献血,有点紧张,刚献完血针还没拔,人就倒了。

”陈前兵笑着说道有了第一次经历后,后面的献血善举就驾轻就熟了,“每月13日、23日,成中集团门口、金沙广场这两个地方有献血车,每次经过,我都要算算日子,可以的话我就去献一次”二十年间,陈前兵已献血20多次,累计超过了8000毫升。

一个电话,他成了捐髓救人的“幸运儿”2018年,在一次献血中,陈前兵得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原称为骨髓捐献),他毫不犹豫抽取了血样标本,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非血缘关系的两个陌生人之间进行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其人体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成功的概率极低。

但没想到,就在捐献血样标本的第二年5月,陈前兵就接到中华骨髓库的电话:一位患白血病的女士与他的干细胞血样初步配型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救人?陈前兵当即表示:“没有问题,我愿意捐献,并且随时可以捐献!”回想起当时接到电话的情境,陈前兵仍然难掩激动:“许多志愿者在留存干细胞血样标本后,等了一辈子都没等到那个配型成功的电话,而我采样一年都没到就配型成功,并且和对应患者属于高度相合,一般能有8个点的匹配度就很高了,我们竟达到近10个点。

这是缘分,也是我的幸运和福报”为挽救生命,他用爱与诚说服了亲人其实在最初配型成功时,陈前兵一直将此事瞒着妻儿,怕他们担心自己直到临近采集前,他才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现在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已经很科学了,不像从前那样需要通过骨髓穿刺,不会有太大的身体负担,更不会影响以后的身体健康,你和孩子不用担心哈……”在陈前兵的劝说下,妻子终于放下最初的顾虑,全心支持陈前兵的善举,“你是去救人,是去做一件大好事、大善事,我们都为你骄傲,去成都捐献,我和娃儿陪你一起去,给你打气!”。

迈步奔跑,两个月瘦了二十多斤在捐献前的体检中,陈前兵查出体重偏重,体脂、血脂等指标过高这些虽然不影响干细胞的捐献,但为了让自己这个“供体”达到最佳身体状态,他坚持每天早晚两次长跑,两个多月下来,陈前兵瘦了二十来斤,再次体检时,指标全部合格。

而这一次为了救人而开启的“爱心步”,也让陈前兵彻底爱上了跑步这项运动,成了一个“长跑发烧友”,在犍为县、仁寿县等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里都有他的身影“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我很幸运在进行自己的赛程、让自己变得更有活力的同时,也能给他人带来生命曙光!”。

准备就绪,他和家人踏上爱心旅程在顺利通过高配、体检等环节后,2019年7月,陈前兵怀着一腔热忱,在妻子和两个孩子的陪伴下,前往四川省人民医院实现这场爱心约定在经过5天5针的干细胞动员剂注射后,7月29日,陈前兵经4个多小时的采集筛离,成功从血液中分离出236毫升的干细胞混合悬液。

当陈前兵拔下采血针,把这袋“生命的种子”亲自交到患者所在医院的主治医生手上时,他感到了无比轻松、自豪助人为乐,他用善行影响家人不只是无偿捐献,平日里,陈前兵还把助人为乐体现在了任何力所能及的地方这几年来,只要有宜宾市民干细胞配型成功了,陈前兵都会站出来“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与捐献者交流,打消他们的疑虑,促成了多次爱心善举。

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也极富正义感和爱心,在新冠疫情期间,他带着妻儿多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对于自己多年坚持无偿献血,捐献干细胞的事迹,陈前兵从不主动提及在面对别人的夸赞时,陈前兵谦虚说道:“我做的这些事并不伟大,我只是做了一件普通人愿意做、有能力去做,并且能够帮到别人的事情而已。

”· 陈世平 ·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靓”了街道也“亮”了人心陈世平,男,汉族,1969年2月出生,宜宾市翠屏区大观楼街道环卫站环卫工人陈世平经朋友介绍于2013年1月到宜宾市翠屏区大观楼街道环卫站当环卫工人从事清扫保洁工作。

自从事环卫工作以来,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烈日还是严寒,他总是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一点怨言,秉持着勤勉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一次清理垃圾桶时拾到装着10万元现金的袋子,他立即把情况上报给环卫站负责人及街道领导并前往街道派出所报案。

拾金不昧悉数上交陈世平从事环卫工作已经10多年,是一名“老环卫”2023年10月26日,陈世平像往常一样穿梭在西街113号到115号垃圾桶之间,清理垃圾当他打开115号(乡村基旁)垃圾桶时,一个印着中国农业银行标志的破旧提袋引起了他的注意。

当时他以为是谁不要扔掉的,就顺手捡了起来准备扔到清运车里面,沉甸甸的手感,让他意识到这份“垃圾”的不同寻常陈世平打开袋子,发现袋中竟装着一大捆现金,根据现金塑封信息得知,这捆现金整整十万元“哎哟,这也太不小心了!”看到眼前这么多钱,家境并不富裕的他并没有选择私自处理,一心只想着将钱归还失主。

“掉个两三百我都会着急,更别提是这么大一笔钱”他想无论是谁丢了东西,一定会回到去过的地方寻找,于是陈世平在拾到袋子的路段附近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寻找失主但是两个小时后仍然不见失主身影,无奈之下,陈世平将具体情况上报给了环卫站相关负责人及街道相关领导。

随后,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大观楼街道派出所报案,将巨款如数上交经民警联系当地银行进行鉴别,结果发现这捆现金属于练功钞,无金融属性,目前已被银行收回,虽然钱不是真的,但是陈世平拾金不昧的精神是真的

工作勤恳尽职尽责陈世平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现在每月工资2000多元,其爱人已经退休,退休金1000多元但是不管是狂风暴雨天,还是烈日炎炎似火烧天,他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脏、苦、累、险的工作,昼夜交替、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地穿梭在工作路段中。

在西城埆、商业街责任路段工作中,一大早他就顶着难闻的臭气,开始了每天清运垃圾的工作由于此路段饭店、商铺较多,因此人流量、车流量较密集,垃圾产生量大,但陈世平总是全天候对重点路段、人员密集区域积极主动清理清运垃圾,确保落地垃圾及时得到清理,最大程度保证街面干净整洁。

当环卫工人晚上在大街上辛勤劳作时,相信大多数市民已经进入梦乡,当寂静的大街上还未有一个人影时,他们早已拿着扫把、开着垃圾清运车奔波在大街小巷橘红色的工作服在路灯的辉映下,闪烁着点点光芒,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地装扮着宜宾这座“宜居、宜人、宜游”的美丽城市。

迎着朝阳去,披星戴月归,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陈世平恪守着“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的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担当起一份责任,是环卫工人们学习的榜样持之以恒践行诚信在“意外之财”面前,陈世平说:“我们虽然是穷点,但是再穷也不能贪图别人的钱。

”他始终秉承着“物归原主是我们的一种心愿,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的信念,及时将捡到的钱财全部上报,他拾金不昧的举动体现着普通劳动者身上朴实而又弥足珍贵的高尚品德“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装扮着我们生活的环境,也用朴素的行动与语言,传递正能量,在扮“靓”城市的同时不忘照“亮”人心。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坚守在环卫一线的他们经常捡拾到市民丢失的物品,但每一次他们都是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失主并“完璧归赵”环卫工人的工作虽然平凡,但他们善良正直的品性却如金子一般璀璨,拿起扫帚,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师”;放下扫帚,他们是传统美德的践行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美化城市环境,在平凡岗位中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明和社会美德,他们用自身实际行动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 王玉祥 ·“最美媳妇”用坚强和乐观撑起一个家王玉祥,女,汉族,1971年1月出生,长宁县井江镇马达村3组村民,目前在井江镇街上经营一家卫生院(2019年9月考取乡村医生证),在照顾全家起居的同时,也是一名乡村医生。

原本是祥和的6口之家接连遭遇不幸,2009年,王玉祥的丈夫因车祸完全失去劳动能力2020年,当乡村医生的公公也因肺癌倒下了但王玉祥吃苦耐劳、节衣缩食,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庭,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年迈身患癌症晚期的公公和多病的婆婆,并抚养两个儿子成人、成家立业。

曾获评为“孝顺儿媳”、“最美家庭示范户”一位“好妻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原本,王玉祥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谁料200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王玉祥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因车祸半身瘫痪,同时做了盲肠切除手术,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王玉祥的依靠也没了……但坚强的王玉祥并没有因此而倒下,没有因此嫌弃丈夫,无论在哪里,无论再忙、再累,都坚持按时给丈夫做饭、喂饭,帮丈夫擦身、洗脸、洗脚,擦屎擦尿、换洗衣服,不离不弃

王玉祥丈夫已经丧失了全部自理能力,意识也不清楚瘫痪不光是不能活动,也会影响脑部神经这种瞬时的记忆和迅速的遗忘对于王玉祥而言并不意味着孤独,更多的是一种担心里屋拐出来旁边就是通往二楼的楼梯,又窄又陡,虽然她出去都要提醒她丈夫不要上楼梯,但她丈夫意识不到。

有一次,她刚刚离开一会儿就看到她丈夫倒在楼梯上……这么陡的楼梯,摔一跤就要命了,她就几乎每日每夜地守在她丈夫身边但是,说苦不怕苦,哭过后王玉祥还是笑对人生整整13年,王玉祥精心照顾着、爱护着丈夫,白天要当心,晚上也睡不安稳,十几年来几乎没睡过一夜安稳觉,天一亮就得操持一家子人的起居,还要张罗卫生院的营生。

她公公以前就是街上卫生院的医生,为了把生意延续下去,王玉祥考取这个乡村医生证当被问到“照顾一大家子人,卫生院顾得过来吗?”她只是叹了口气:“其实现在生意也不好做,但两个娃娃要读书,只能靠我一个人赚钱,没有卫生院就连一点收入都没了,还好娃娃长大了,负担再重也比以前好多了……”。

一个“顶梁柱”:扛起家庭,托举希望先前,家里还有人帮衬着一起干,王玉祥偶尔还能腾出时间上街采买,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谁料祸不单行,2020年,王玉祥年逾72的公公因确诊肺癌晚期住进了医院,婆婆上了年纪,一身慢性病,一家人的日常起居都压在了王玉祥身上。

善良的王玉祥,再次陷入生活的谷底生活总得继续,她没有向命运低头她一次次告诉自己,要坚强、要撑住,因为她是全家人唯一的依靠、唯一的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生活的困境中,她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一如既往、尽心尽力地照顾一家人。

上有老、下有小,家中没有劳动力,全家人依靠政府的低保和小诊所不固定的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丈夫、公婆昂贵的医疗费和儿子的学费,无论哪一块,都是笔不小的开支在家中她既是男人,又是女人,家中大小事都由她去操办,家中6口人的生活起居仅靠她来维持、安排,她独自扛起全家人的生活重担,用瘦小的双手托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却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

尽管一家人生活极其困难,但坚强的王玉祥并没有因此让丈夫和公婆停止治疗、儿子辍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玉祥的无比努力和坚强毅力下,2022年正月,懂事的大儿子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成了家也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虽然暂时很难补贴家用,但王玉祥很欣慰,两个儿子都很懂事,儿子自立自强、家庭圆满就是她最大的希望!。

一位“热心人”:知恩图报,热心坚强王玉祥的事迹感动着周围的邻里乡亲们,所在社区也制定两委干部结对帮扶,并鼓励王玉祥自立、自强,对于镇党委、政府和社区的关心支持,王玉祥感恩着、铭记着在公婆生病之前,每当社区有公益活动、文艺汇演,她都争取积极参加,从未以任何理由缺席;每当左邻右舍遇到急事,她都会及时赶到,无偿帮助,在她看来,自己能坚持到现在,左右邻里都伸出过援助之手,自己做这些都是应该的,这样才能感谢大家。

她的脸上总挂着开怀的笑容,仿佛生活的挫折并没有给她留下长久的痛苦,愈发显出她的坚强和可贵十年来一家6口人依然能够守在一起,背后靠的是她多么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追求王玉祥当面对接踵而至的灾难和不幸,面对一家上下指望自己一个人的无助,她硬是迎头直上,从未与苦难和解。

现在的人常说人情淡薄,快餐式的感情和婚姻来的快,去的也快,但对王玉祥而言,一家人就是一辈子,哪怕一辈子走的辛苦、走的艰难,也从未想过抛弃什么、放弃什么宜宾发布微信公众号◆◆◆来源丨四川文明网编辑丨王喻责编丨罗艳菊

编审丨杨湖平监制丨兰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