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北诗话_瓯北诗话小引原文翻译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7)-文言文《庄子》解析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4)-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解析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5)-文言文《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7)-文言文《庄子》解析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4)-文言文《论语》十二章 解析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5)-文言文《岳阳楼记》解析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1)-文言文《醉翁亭记》解析中考语文经典题系列(6)-文言文《桃花源记》解析
「作文写作」议论文三种核心模式期末作文总复习:初中作文写作100个怎么办(2)期末作文总复习:初中作文写作100个怎么办(1)文言文 《礼记》一则(虽有佳肴)经典赏析《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文章表示出‘教’和‘学’是息息相关的。
本文多使用对举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晰,文势流畅,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文本解析
实战演练一、句子默写1.(2020·辽宁抚顺·中考真题)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虽有佳肴》)2.(2020·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缺乏,《礼记•虽有嘉肴》中有相关的表述: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四川眉山·中考真题)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_________________(《礼记·虽有嘉肴》)【答案】1.教然后知困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3.然后能自强也二、文言文阅读(一)(
2020·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②展玩:展读,赏玩③寻绎:探求推理④相上下:相比较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⑥耄:八九十岁⑦差胜:略微超过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教然后知困②学学半③究极本领④再三展玩⑤因窃自愧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D.赵翼虽能“知不足”,但是不能“自反”,忘记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警告,晚年落得个“意与日去”“悲守穷庐”的结局。
【答案】1.①困惑;②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③穷尽,终极;④一次又一次;⑤偷偷地,私自2.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是不知道它的好处的②发觉之前所阅读收获的东西,仅仅是这些书本中的十分之二三罢了3.少时读书要用功,读出真意,但其实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书只有阅历深了,才能读懂。
且读书也是对话,同样的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4.C【解析】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困:困惑;②句意: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教导;后一个“学”:学习;③句意:穷尽本领究极:穷尽,终极;④句意:一次又一次地展读,赏玩再三:一次又一次;⑤句意:因此偷偷地感到后悔惭愧窃:偷偷地,私自。
2.考查对句子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要翻译到位①重点词:虽,虽然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②重点词:觉,发觉向,以前犹,好像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在全面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语句来进行分析。
阅读文章,由“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遂不能息心凝虑,究极本领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而已”可知,他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并未深入,却以为自己读懂了;由“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展玩,始知其真才分、真境地。
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可知,他晚年无事,便仔细阅读了唐宋诸家的全集,在不断的玩味过程中,慢慢明白了他以前弄明白的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用他的话说是“仅十之二三”;由“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自成一家”可知,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终于是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由“惜乎老至耄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
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于终身不窥堂奥者”可知,他觉得世间有才的人非常多,但也会有很多有才的人会如他自己那样,在读书时掉以轻心,一直到晚年才终于因明白而懊悔作者通过自己再不同时期的读书经历,告诫我们:年轻时读书,要读出其中真意,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些书需要很深的阅历才能读懂,而且读书犹如同古人对话,即使是相同的问题,因人的思绪不同答案也会不同。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参会”古今义不同,古义是综合和比较;B.有误,“温故知新”意思是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D.有误,赵翼能“知不足”,能“自反”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甲文)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乙文)年轻时读唐宋诸家诗,经常不等看完,便觉得自己才思涌出,于是在读诗的过程中,便不能静心思考,穷尽本领不过和当时一般选家不相上下,知其大概而已晚年无事,便取来唐宋诸家的全集,再三展读,才慢慢在唐宋诸家诗中看到了真正的才学,真正的境地。
才明自己从前所看见的,仅是十分之二三了于是深感后悔:如果几十年前,便从唐宋诸家诗话中探求推理,一定能得知各家的独到之处,与他们相比较,如果是才分高的,便可以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扩展;如果是功底深的,也能让自己的功力进一步加深。
如果把诸家的特点吸收、综合和比较,自己一定也能自成一家可惜自己已经到了晚年,精力已经衰竭,不能与古人争胜了但所幸晚年终于认真阅读了唐宋诸家的诗,虽然不可能有精力追赶唐宋诸大家了,但还是看到了他们的真才分和真境地,略微超过终身不看唐宋诸家诗话的人。
(二)(2020·辽宁本溪·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6.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 其 华 秋 登 其 实.8.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__。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答案】5.C6.(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2)讲解谈论文章(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涵养德行,以利于事(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7.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春 玩 其 华/秋 登 其 实8.(1)重要目的 (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解析】5.考查一词多义A.吃/通“饲”,喂;B.所以/原因;
C.只/只;D.自己的主张/原则,行为准则故选C6.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自反,自我反思;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2)华,通“花”,此句为比喻句,把“讲论文章”比作玩赏春天的花朵,把“修身利行”比作摘取秋天的果实,在翻译时注意运用比喻修辞7.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意思是: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
故断句: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8.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1)甲文,开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运用类比手法,表明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开篇“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把“古之学者为己”与“今之学者为人”进行对比,论述了古今学者学习目的不同。
(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题的理解乙文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古今学者学习目的的对比,寓含着作者褒古贬今的情感态度,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所以结合作者对古之学者学习目的来谈求学的真正意义根据“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理解分析,翻译成现代汉语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只是为了对别人炫耀并夸夸其谈。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今天求学的人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一官半职求学就如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得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摘取果实。
(选自《颜氏家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