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国税局_东莞国税局历届局长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南方日报走访了其中部分东莞老党员代表,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党员故事”,通过他们的讲
光荣在党五十载,一生峥嵘守初心东莞为8144名党龄50年以上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感谢他们在各个时期为东莞乃至国家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南方日报走访了其中部分东莞老党员代表,听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党员故事”,通过他们的讲述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励广大党员永远跟党走、感党恩、听党话,为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贡献更大力量。
欧坤:愿为国家尽自己绵薄之力“我是1941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抗日大同盟当时,在一家商店以店员的身份从事地下党工作,私下秘密为《前进报》采购新闻纸”7月1日上午,在厚街双岗家中,欧坤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欧坤出生于1921年2月,虽已百岁高龄,但他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平时一有空就拿着放大镜看看报纸和书籍在欧坤家里的客厅墙上,在墙角处挂着一张已装裱好的报纸,标题是“一张感动中美两军的小纸片”,讲述的1944年2月,美军第十四航空飞行指挥员兼教官克尔中尉在轰炸启德机场时被日军击中,跳伞后得到游击队救助的事。
欧坤的二儿子欧任畴介绍,这个国际大营救,父亲也参与其中,当看到这个新闻时,觉得非常亲切,所以珍藏下来欧任畴介绍,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从小就教育子女要做一个对党忠诚,做个报效祖国的人自己兄妹四人,他和哥哥都参了军。
近十多年来,欧坤还自费将近代著名战役,如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过大雪山等十多个历史战役整理装订成册,免费派发给亲朋好友阅读欧坤还是慈善会的常客“他将退休金扣除一小部分日常生活费,其余的钱基本都捐出去了。
”欧任畴说对于捐款一事,老人认为钱够用就好“我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中国共产党给的,希望能为国家多做一点小事,多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王国华:党员是最光荣的身份见到王国华时,他穿着一件印有“我爱你中国”字样的白色T恤套上白衬衫,显得干净有神。
虽已95岁高龄,王国华依旧精神矍铄经历多次战役,王国华荣获的奖章已挂满胸前,而今触摸着这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老人眼里写满了骄傲王国华出生在东莞市厚街镇西门巷,虽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却乐观豁达、勇于担当。
王国华于1944年正式入伍,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多场战役,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获得嘉奖和纪念章参军期间,王国华曾任广东东江纵队司令部电台报务员、新四军军部情报处情报科员、关东粤北军区司令部参谋、广东南雄县武装部副部长等职务。
在当时,情报尤为重要,部队间沟通全靠电台自从事情报联络工作后,王国华对工作内容始终守口如瓶、临危不惧他说:“怎么样都要保护电台,电台像一条命一样”行军途中,三更半夜大家都休息了,王国华仍需继续工作“当时我们电台比较落后,要上树爬得高高将天线伸出去,矮的天线发不出去信号的。
”行军战斗非常艰苦,那时候唱歌是战士们最大享受,说到此处,王国华动情地弹唱起了《新四军军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他弹唱着,思绪仿佛又回到那个保家卫国的特殊年代。
因为在战斗中英勇无畏的表现,在参军短短几个月后,领导就对王国华进行了谈话考察“在我们那个时候党员都是秘密,一开始领导约我谈话还不懂他的意思,过了十几天后我才猛然想起来,但那时领导已经因病离开,随后又开始了几年的战争。
”说到这里,王国华笑了,“终于等到1949年3月,我正式入了党”对于他来说,“党员”是最光荣的身份如今,党龄已有72年的王国华不仅成了东莞军休志愿服务队莞城红色宣讲团队员,上台给后辈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他还写起了回忆录,把自己当年如何参加游击队,如何抗日救国的日子记录下来。
“我只是想留点东西给后代看看,不要忘记那个年代发生的事”王国华说,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希望年轻一代的党员干部们脚踏实地,勇挑重任,让党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张带娇:为游击队提供后勤服务“当时非常清楚地听到子弹就在耳边嗖嗖飞过,但自己不怕,边走边躲,直到将饭送到在前线打仗的队员身边。
”时隔70多年后,翻开那段尘封的记忆,张带娇在位于大岭村的家里仍记得当时在枪林弹雨中为东纵战士送茶送饭的情景张带娇是解放战争期间活跃在东纵游击队后勤保障线的一名优秀代表她出生于1930年,1947年她瞒着家人加入游击队,为游击队员提供后勤服务,因表现突出,1949年7月,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很小的时候,张带娇就失去双亲照顾在她8岁时,家人不得不将她送到别人家做童养媳“当时整个环境让我自己觉得,要改变自身命运,必须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是唯一出路”张带娇说,17岁时,她毅然加入游击队为了不牵连家人,她一直瞒着家人秘密从事地下工作,先后加入游击队和入党。
至今,她清楚地记得,由于从事地下工作,自己经常要跟组员在半夜三更偷偷地跑到山上去开会,大家围成一圈,中间点一盏小煤油灯,一起讨论第二天的工作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加上大家齐心,第二天工作进展异常顺利,为当时参与战斗的驻地部队及时安全地提供了给养。
部队在前线战斗,张带娇等后勤部队的人就在后方煮饭烧水,做好后就送到前线给战士们“当时我所在的那个后勤保障班总共有6个人,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谈起以前的战友,张带娇眼含着泪感慨地说,虽然当时环境恶劣,但部队纪律严格,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老百姓经常把食物捐给游击队。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张带娇与家人生活在大岭村张带娇说,乡亲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共产党人兑现了革命时期的承诺,“我为自己能够为之奋斗而感到骄傲”余克:擦亮东莞体育“金字招牌”“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我会珍惜这份荣誉,永远听党话,一直跟党走。
”手捧着沉甸甸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83岁的老党员余克庄严说道1956年6月入党以来,余克已有65年党龄他在体育战线上奋斗了整整40个年头,为东莞体育争得不少荣誉如今退休20余年的他依旧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
在任期间,余克在发展群众体育上建功卓著1984年开始,余克多次受原国家体委指派,代表中国率领东莞龙舟队、麻涌龙舟队、沙田龙舟队赴3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20场比赛,勇夺22项冠军,528枚金牌(每项金牌24枚)。
为表彰东莞在发展龙舟运动作出的贡献,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东莞市沙田镇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的称号“我们当时第一个成为‘龙舟之乡’”余克自豪说道“要破纪录,人才很重要”在竞技体育方面,余克重视人才自主培养,以举重项目为突破口,先后为国家培养600多名国家优秀运动员。
在第23届奥运会上,东莞体育健儿曾国强勇夺52公斤举重冠军,成为广东省首位奥运会冠军在广东省第八届运动会上,余克担任体育代表团执行团长,东莞市体育代表团团体总分第一“顺利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感到很自豪”余克说。
“东莞体育要发展,一定要加强场地建设”随着东莞体育美名远扬,余克意识到场地建设的重要性1984年,余克积极争取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并开始策划设计、组织实施,最终耗时6年建成东莞市体育中心这个集体育集训基地和文艺演出基地于一体的体育中心被建设部评为全国优质工程。
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泳乡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工作者……多年的奋斗拼搏,换来余克荣誉等身,“个人的成绩离不开党的培养,都是党领导的结果,我将不忘党的恩情,学到老、奋斗到老。
”他动情地说道方顺平:倾注一生忠诚跟党走方顺平,今年97岁,党龄71年曾参加过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跟着部队一路南下、扎根广东1953年起先后任厚街、石龙税务所所长,1981年被任命为东莞县税务局首任局长,1987年离休。
1925年,方顺平出生在大山里,从小经历穷苦磨难日军侵华的暴行深深烙印在他脑海里1948年,方顺平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如今,97岁的他仍能清晰说起当年入党的场景,“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偶尔,方顺平还是会从满天枪炮声的梦中惊醒“听到冲锋号,大家不要命一样往前冲,心里只有一个信念,要跟着党把中国从日本侵略的魔爪中解救出来”说起牺牲的战友,他抹了抹眼睛,“咱们国家现在兴盛了,人民富足了,大家的付出和牺牲都是值得的!”。
1953年,方顺平褪下绿戎装,从军官变为税官“税收事业高于一切”他说,最初下去收税就靠两条腿,一年至少走坏两双鞋为了协力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方顺平动员税所的同志们加入到种植队伍当中,帮助农民种植甘蔗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和刻苦钻研,方顺平成为了税收岗位的行家里手,1957年8月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1981年,他担任了改革开放后重新设立的东莞县税务局的首任局长,见证了税收工作从“专”到“大”再到“强”“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这样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我们的党和国家事业就能不断向前推进。
”在莞邑红色税收课堂上,方顺平向青年税务干部传递了他始终不变的初心黄金台: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黄江的一山一水,每一条村,我都知晓”虽已年过九旬,但黄金台仍精神矍铄,他如数家珍地重温起了当年入党和基层工作时发生的种种故事。
今年90岁高龄的黄金台,拥有67年的党龄,是黄江镇党龄最长的老党员1953年10月,黄金台正式申请入党,曾任大朗公社党委委员、黄江公社党委委员、黄江镇委委员、副区长、镇人大主席等职务从1954年创办黄江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9年担任黄牛铺水库指挥官,动员、参与修建黄牛铺水库,再到获得优秀老党员、省劳动积极分子、水利建设先进工作者等荣誉……黄金台参与并见证了黄江镇发展的种种进程。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忆起往事,黄金台不由自主地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他说,自己今年3岁半的曾孙女,一来到家里都会唱起这首歌“在旧社会,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有了幸福的生活,儿孙满堂。
”黄金台感慨道“我虽然腿脚不灵便,但我头脑还很清醒,还能为党的事业作贡献”黄金台说,自己正在协助鸡啼岗党支部编书,凭借个人记忆,手书鸡啼岗历史,丰富本地史料内容,为后人留下宝贵的人文资料,进一步发挥老党员的余热。
郑锦滔:东莞有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郑锦滔今年89岁高龄,党龄68年,是东莞市原市长、市政协原主席他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借钱办工业、捐款办学校的经历,感叹:“东莞今天的发展来之不易!”“去年东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接近700亿元,你知道1976年东莞财政预算有多少吗?才600万元。
”郑锦滔回忆,那时东莞农业基础好,但工业底子薄,无工不富,必须要发展工业当时,东莞计划投入300万元,办成三件事:建氮肥厂、修万江桥、成立百货公司但要办成这三件事,总投入需要近1400万元郑锦滔时任东莞县委副书记,10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让他很发愁。
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郑锦滔四处奔走,筹措资金,争取到省级经费600万元,又历经艰难调配了380万元的资金仍然不够,东莞全体党员干部发挥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借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工程启动后,缺劳动力,东莞党员干部义务劳动;桥墩等建材太贵,东莞使用土办法,就地取材解决问题……破解重重困难,三大项目终于完工。
改革开放以后,东莞企业逐步增多,郑锦滔面临另一个难题:缺乏人才他说:“当时很多企业希望我们派厂长、派会计,无人可派怎么办?我们要办学校”东莞理工学院的建设提上日程缺乏经费,郑锦滔从香港请回十几位莞商,一个个游说他们为家乡教育事业捐资,几十万、100万,终于凑够了钱;为了提高学校的声誉,郑锦滔还到香港请杨振宁出任东莞理工学院的名誉校长,这是杨振宁在全国任名誉校长的首个学校。
东莞的发展变化,是全国发展成就的缩影郑锦滔说:“如今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再不是100年前那个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中国,就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李汉松:继续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有什么样水平的基础设施,就可能有什么样水平的经济发展”回忆过往,今年80岁、有着61年党龄的李汉松说,最自豪的是自己推进了东莞的基建工作,为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李汉松是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政协原主席。
1989年,李汉松时任东莞市副市长,分管交通设施建设当时,东莞累计投入11亿元,建设四条主干道和13条联网公路李汉松带领党员干部们克服经费、人力、物力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这四条主干道包括莞太路、莞龙路、莞樟路和东深路,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些路仍然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李汉松还推动建设了四环路,他说:“有了四环路,才有了东莞新城区”对于东莞如今的发展成绩,李汉松赞不绝口他说:“经济处于全国地级市前列,社会安定繁荣就拿最近的核酸检测来说,政府引导有力,现场很有秩序正在推进的垃圾分类等工作,也实施得非常细致,体现了为群众办实事。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李汉松说,他1960年入党,先后在学校、部队、工厂、机关接受党的教育培养,十分感谢党组织退休后,李汉松仍然坚持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提升党性修养,继续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邓耀滔:跟党走成就了我的人生“回顾过往的人生经历,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89岁的东莞市水务系统老党员邓耀滔说,邓耀滔和妻子黄丽珍都是共产党员,党龄60年,双双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提起以往的岁月,邓耀滔感慨道:“在党的领导下,我参与了许多伟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这成就了我的人生。
”在邓耀滔、黄丽珍夫妇的家中,荣誉证书摆满了整张桌子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邓耀滔参与过众多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包括东引运河、同沙水库、东江堤围……这些工作不仅让他和家人跳出“农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同时,还给他带来一项项荣誉——1982年,邓耀滔获得水利工程师职称;1990年,邓耀滔参与的“无声爆破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获得东莞市科学进步三等奖;同年,邓耀滔获得中国水利学会颁发的“水利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1994年,邓耀滔参与的“东莞运河城区段整治工程设计”获得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现在,邓耀滔身体不错,每天清晨还会去周边公园散步妻子黄丽珍时常拿出和丈夫的党费本,一页页翻开,每一年的党费两人都按时缴纳“我祝愿党和国家越来越好,希望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幸福,东莞水务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邓耀滔说刘树基:东莞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大局环境一件整齐衬衫,一张和善笑脸,一双坚毅有神的眼睛,一腔中气十足的嗓音,是记者见到刘树基的第一印象刘树基1949年6月出生在东莞高埗,是东莞市政协原主席和共和国同龄的刘树基见证了新中国7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巨变。
回忆起往事,他满是感慨他表示:“我成长在充满阳光的新中国,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1970年10月1日,刘树基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成长命运与东莞经济变迁紧密相连“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东莞经济发展变化提供了根本动力。
”刘树基说刘树基见证了东莞的城市化变迁过程,“农村没有资本没有人才,国家改革开放引进大批人才、资本,我们地方可以发展,这很让人欣慰”他认为大批外资企业集聚东莞,使得许多本地企业得以掌握到发展经济的要领、技术和理念,这是东莞大获发展的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帮助,没有稳定的大局环境,谈发展是不成立的”在刘树基看来,东莞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大局稳定这一根本前提此外,全国各地相互支持、市场相互开放,为东莞发展提供了有利因素“东莞生产的产品销往全国,全国的劳动力不断前往东莞工作,这些都对东莞发展助益良多。
”刘树基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东莞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刘树基说:“新的时期,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东莞经济发展势必会越来越好”撰文:丘想明 薛屏 何明强 龚菊 龚名扬 吴擒虎 陈琬莹 蔡子航 郑国豪 唐卓 摄影:孙俊杰 黄伟兴 统筹:何明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