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潮_椿潮汕怎么读
水城县坪寨乡77岁村民徐明洪已经在自家的红香椿地里忙开了,一股“椿潮”踩着春天的脚步袭来。记者走进种植基地,阵阵清香扑鼻而来,2米多高的香椿树吐
2月13日,新年气息还未散去,水城县坪寨乡77岁村民徐明洪已经在自家的红香椿地里忙开了,一股“椿潮”踩着春天的脚步袭来记者走进种植基地,阵阵清香扑鼻而来,2米多高的香椿树吐出翠绿的嫩芽,成为这个季节里最亮丽的颜色。
坪寨乡地处水城县西南部,与云南省隔河相望。顺着蜿蜒的山路一上一下,来到位于半山腰的普联村。村里少有平坦开阔的土地,村居多依山势而建。
“今年的天气很好,比去年提前了30天上市,头茬香椿每斤卖到50元。”徐明洪利落地摘香椿笑着说,“我们这里的香椿,不管是在本地还是在外地市场上都很抢手,根本不用愁销路。”
大山上,一块块旮旯地里,虽久未见雨雪,但香椿树下的泥土却滋润“我们家种植了6亩多,我一个人管理4亩,每隔几天都会浇哈水”徐老对香椿树的生长习性早已了如指掌,“红香椿根系不发达,根扎不深,这个时期不仅要浇水还要松土,这样长出的春芽才‘胖’,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现在我们已采摘近20斤香椿,收入都几百元了……”
而在另一块地里,村民钱光荣也在忙着浇水、杂草,吸着旱烟的他乐悠悠地说:“开春了,给这些‘摇钱树’浇水,让它们长得更加茂盛这山地,种包谷亩产就几百斤,种香椿可好了,要当好‘保姆’啊!”他家种植了3亩多香椿,去年得到了2000多元的收入。
虽是初产,但比种包谷划算多了,今年的收入会更高
“春种一面坡,秋收一瓢粮”种植红香椿之前,和村里其他村民一样,徐明洪、钱光荣沿袭祖祖辈辈的老习惯,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常常是广种薄收,不过能勉强糊口,想靠此脱贫致富更是天方夜谭于是,坪寨乡敢于“破题”,趁着“春风”,主动“退粮进经”。
事实上,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坪寨乡“吃过几次苦头”,总结失败的经验,2015年,该乡引进了有种植、销售经验的贵州沐香椿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四川购进享誉巴蜀的省级良种“巴山红香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以“绿色贵州”三年行动计划为原则,立足实际,以坪寨村为核心,在全乡推广香椿示范种植。
经过几年试点种植,素有“树上黄金蔬菜”美誉的红香椿,让村民们看到了效益,目前坪寨乡家家户户都栽种因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坪寨乡出产的红香椿香气浓郁、质脆多汁、营养丰富,再加上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有着“天下第一椿”的美誉。
“由于品质优、口感极佳,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销售,去年还与韩国签订了购销合作协议,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坪寨乡有关负责人说,“合作社以20元/斤的价格向老百姓收购,仅2018年,我们的产量就达15吨,销售收入达60余万元。
”截止目前,全乡已累计完成红香椿种植4300亩,覆盖老百姓4000余人,其中贫困户446户1483人 不仅如此,随着香椿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下一步,坪寨乡将在香椿产品的深加工下功夫,通过开发系列香椿新产品,带动全乡香椿产业整体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来源:今贵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