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礼部侍郎(礼部侍郎和御史哪个官大)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9

纪晓岚一辈子在官场混得也不差,只是跟和珅比要差得多,但其实纪在乾隆的最后十年的官也不小,也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

这都可以礼部侍郎(礼部侍郎和御史哪个官大)

 

纪晓岚一辈子在官场混得也不差,只是跟和珅比要差得多,但其实纪在乾隆的最后十年的官也不小,也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种官场小角色啦。我们梳理一下他的官场经历,并把和珅的时间线放到纪晓岚的时间上对比一下。

纪晓岚的书法《临圣教序》,还别说跟乾隆的招牌书法“面条字”神似乾隆十二年(1747年)他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成了举人但过了七年才真正走进官场的大门,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才考中进士这一年算是他进入官场的开始。

考中进士后,他长年在“翰林院”为官,从庶吉士(翰林院实习生)做到编修(正七品)翰林院是从二品单位,职能和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中央政策研究室(正部级),编修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正处级研究员翰林院的头头是“掌院学士”(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纪晓岚虽然是靠翰林院起家的,不过一辈子没当过掌院学士,反倒是和珅当过这个官。

清代翰林院的布局图他在翰林院差不多干了十四年,才有了真正的升官,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他当上了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从四品),相当于中央政策研究室某政策研究局局长(正厅局级)但是这一年乾隆搞反腐,准备办两淮盐运使(东南盐业总公司总经理)的卢见曾贪污案,纪晓岚跟卢见曾是姻亲,办案期间他给卢通风报信,事发后被罢官流放乌鲁木齐。

这下子十几年的官场努力化为乌有了三年后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纪晓岚回到京城,重新从翰林院编修干起,但这回他运气比较好,当时乾隆正在搞大型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的编辑工作,于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纪晓岚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负责“总办”四库全书事宜,几年下来,深得乾隆赏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工程初步完成,乾隆非常高兴,下令要嘉奖纪晓岚。

于是在第二年(1782年)他获得官场上的第一次真正的晋升,出任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四库全书:l四库全书可不是纪晓岚写的,他一辈子干的事只是给四库全书编目,然后给每本书写一个简介纪晓岚在这段时间刚刚开始春风得意,不过这个时候整个清朝最得意的人是和珅,他在这时出任户部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财政部部长),同时还兼任四库馆正总裁,比只是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的纪晓岚地位高,而且还是纪的实际业务工作(编四库全书)的顶头上司。

四库馆的正总裁居然是和大人,你叫老纪情何以堪!当上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后,他在开始在官场上真正有了存在感了,并且从此一路高升乾隆五十年(1785年)他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后来他又转任礼部尚书,礼部尚书地位高,已经进入国家领导人行列,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了,乾隆的最后十年,他基本上就在这两个职位转来转去。

穿着一品文官补服(仙鹤)的老纪纪晓岚在礼部尚书(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宣部部长)和左都御史(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上面打转的十年,和珅则开了挂的升官,官至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封三等忠襄伯这时的和珅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并主要分管全国的人事和财经工作。

不过,嘉庆时代,纪晓岚成了朝廷里少有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嘉庆十年(1805年)他做到了人生的最高官职——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不过一个月后他就病死了纪晓岚生于1724年,他的本名叫纪昀,字晓岚,6岁就参加童子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神童的称号。

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在朝廷做官,也算是一个官二代,在11岁时就跟随父亲入京,接触了官场17岁的时候娶了一位比自己大两岁的老婆19岁参加科试,获第一名23岁在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30岁时参加会试,考了第22名。

殿试考试,纪晓岚考了二甲第四,成为翰林院(中央秘书机构)的储备干部,从此开启了官宦生涯

从1756年开始,纪晓岚都在国家图书馆做编辑,主要负责编撰历史书籍1768年,纪晓岚44岁的时候,乾隆本想让他去贵州都匀做市长,由于品学兼优,乾隆将其留在了身边,给了一个办公室文秘的职位给他,主要负责收发或者传达皇帝的谕旨。

后来,因涉及“两准盐引案”,被革职查办,发配新疆乌鲁木齐后由内阁大学士(国务院副总理)刘统勋的举荐,纪晓岚从新疆召回,在京城的藏书室做管理员1773年,49岁的纪晓岚负责编辑《四库全书》他任总编辑不久,纪晓岚相继提拔为太子的侍从官,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左都御史(纪委副书记)、礼部侍郎(外交部兼教育部副部长)、礼部尚书(外交部兼教育部部长)。

1774年,当时纪晓岚50岁,次子纪汝传在九江做副市长的时候因为渎职犯法,纪晓岚受牵连,被乾隆连降三级,停薪留职两年后,纪晓岚被提拔为侍读学士(相当于教育部科员,伺候太子学习的)并担任文渊阁直阁事(北京故宫博物院馆长)。

不久,纪晓岚又被调任调侍讲学士(负责为太子讲学)55岁的时候,纪晓岚又被提拔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外交部,教育部副部长)1780年,纪晓岚56岁时,跟随乾隆下江南,并主持编辑《历代官职表》任总编辑次年又编辑了《契丹国志》,并出任总编辑。

1782年,纪晓岚58岁的时候,完成编辑《四库全书》

公元1796年(清嘉庆元年),当时的纪晓岚72岁,任兵部尚书(国防部部长),不久移任左都御史(纪委副书记)次年,又提拔为吏部尚书(外交部兼教育部部长)任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常委)、加太子少保(负责教育太子,属于副职,从一品官员)直到去世。

总之纪晓岚在当时,属于朝廷重臣,一直呆在皇帝身边做事情,且做过嘉庆皇帝的老师此外,当时的和珅也属于朝廷命官,且比纪晓岚的官职要大和珅一般的职位都是一品,而纪晓岚属于从一品,稍微低了一个档次纪昀,字晓岚(1727-1805年),河北沧州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1754年中进士,服官50余年,曾三迁御史,三入礼部,两次执掌兵符,加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嘉庆皇帝赞誉他“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纪晓岚以才名世,一生精力悉付《四库全书》,他日坐书城,长达16年之久,《四库全书》堪称世界之最,此外还有《阅微草堂笔记》24卷和《纪文达公遗集》一部传世

图为纪晓岚画像1773年,纪晓岚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相当于现在副部级国家图书馆馆长,但《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是个临时职务,并没有品级,纪晓岚因为亲家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贪污案受牵连,这次担任总纂修官算是将功补过了,个人估计在四品官左右。

图为纪晓岚故居,大门口纪晓岚大半辈子都在编书,《契丹国志》、《八旗通志》等都是他主持编撰的,历任从一品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教育部长;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满官为从一品,汉官为正二品,最高人民检察院正部级检察长,不过现在检察长是高配副国级的。

堂内画像是纪晓岚,旁边写着“阅微草堂主人”1796年嘉庆登位,纪晓岚总算入阁了,任从一品协办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正部级中央委员,加封太子太保,这是从一品级别的荣誉,此时纪晓岚已经70岁了,这是纪晓岚最高的官,但还是处于权力中心边缘,想当年和珅是内阁大学士,那可是权力中心。

图为沧州的纪晓岚墓,碑文是嘉庆皇帝写的,碑身为原物纪晓岚死后,嘉庆皇帝给他赐谥号“文达”,虽然只有功勋卓著的人皇帝才会赐谥号,但是文臣谥号排名,前面还有文正、文忠、文荣、文清、文襄等,文达只能排13个,算是很靠后了。

刘统勋死时,乾隆赐谥号“文正”,为最高级别,朱珪、曾国藩、李鸿藻都是文正,索尼、林则徐、李鸿章都是文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