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等》_张爱玲散文《等》读后感一篇读懂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5-04-30

初看《等》的时候,是一览而过,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里面的人物也分不清,只知道有庞太太、王太太、奚太太、童太太。

张爱玲散文《等》_张爱玲散文《等》读后感一篇读懂

 

初看《等》的时候,是一览而过,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里面的人物也分不清,只知道有庞太太、王太太、奚太太、童太太••••••这些人物面目模糊,,没有什么特别的举止之处,只感觉对里面的几位太太有一丝厌恶的感觉。

后来无意间看到一个帖子写的一篇关于《等》这篇文章的剖析,似乎将我心中的迷雾剥开了一些,使我从中窥见了《等》的某种意境于是,在一个窗外印着黄澄澄的油菜花的春天的下午,我选择走进《等》的世界里去首先是我惊奇的是,作为女性,爱玲对小孩的描写似乎都不是带有特别喜爱的感情来写的,在她的眼里,小孩子“像一块病态的猪油”,“睡着了像个红焰焰的小山”,爱玲那锐利的眼神迅速捕捉到的是小孩子形象里不甚可爱的一面,即使描写是准确而传神的。

这样可以理解天才是为了自我而活,爱玲不会为了家庭和孩子牺牲自己的精神世界,她完整的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接下来是诊所里的几位太太的出场,这里面太太很有几位,是要细心地理顺每位太太的出场顺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几位太太们的精神世界。

第一位出场的是王太太,是高先生------在庞先生诊所做推拿的高先生的姨太太,她有三十多了, 是个老法的姨太太,高先生推拿一完,她就赶在头里走出来,熟练地从衣钩上取下高先生的衣服,再用手杖一钩,及其娴熟地将挂在衣钩上面的一顶帽子勾了下来——不然她太矮了取不下来。

然后再一个一个的给他扣钮子只需一段动作描写,活生生地把一个老法姨太太服侍男人的娴熟手段表现出来,“赶在高先生的前面走出来”,“一个一个的给他扣纽子”,“手法娴熟非凡”不想站在道德或者理论的层次上面对这位姨太太的做法进行批判,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性,尤其是把男人当成自己的长期饭票的女性来说,她这样的做法我既能理解的同时也感到一丝丝的厌恶,至少,你付出了劳动与精力,是可以获得对方同等的报酬,所以,不应该也不至于那么卑微而下贱,同时,在那个时代里,女性要想走出自己的路子来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就算像爱玲、苏青等女作家那样靠自己的文笔来养活自己,也很艰难的。

所以说,这位姨太太用非常娴熟地手段来服侍自己的男人也不足为奇了,也可以说是她比较敬业吧她只是想卑微地生存而已姨太太十分周到的和周围的太太们道再见“女人们都不大睬她”简单的一句话,将旧社会姨太太低微而卑贱的地位用旁人的态度轻描淡写的勾勒出来。

同样也适用于有女人们在的场合,一群女人瞧不起另一个女人,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瞧不起也罢、嫉妒也罢,这句话能精准的描述当时女人们微妙而复杂的心理状态¬——假如有一堆女人的话推拿医生庞松龄出来洗手,吃汤团,庞太太接过他的香烟呼着,夫妻俩并没有一句话,一句话,简洁鲜明的概括了这对夫妻之间冷淡无趣、视对方如空气一般存在的路人关系。

第二位王太太出场,穿着一件粗呢大衣,庞太太对她的衣服发表了看法,一屋子的太太们都加入话题,而王太太微笑着答应着,不知道怎样谦虚才是,一脸小弄堂的阴暗和平,庞先生问她小弄堂是否开了一家药店,王太太眼一霎一霎地答不上来,再问她,她答非所问的说:“上趟我们那里有贼来过。

”庞先生不再问她什么没有多余的修饰词,没有多余的一句话,就把真实的场景送到读者的眼前,让读者们看到这是怎样的一位太太,像是没有思想的木偶人,每天只是维持着生命的运转,到诊所做推拿,也是为了让身体好好的,继续把这日复一日的无趣的日子过下去。

奚太太加入了对王太太衣服看法的话题,她长着一张粉荷色的小鸡蛋脸,轻描淡写的眼眉,轻轻地皱纹,轻轻一排前刘海她长得很普通,可是张爱玲的特点在于把普通人的特征用白描的手法描画出来:平淡、淡而无奇突出了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淡。

这样的女人无处不在,读者看了后马上会联想到自己的周围有这样一个女人奚太太的丈夫在内地做官,丢下她不闻不问,当然她就有一肚子的怨气:“叫他们讨呀!上面下了命令,叫他们讨呀,因为战争的缘故,要补充人口”奚太太颠三倒四的重复地说来说去,一屋子的人都在听她说,她也就有了一些得意,用手袋沙沙地激烈地敲打着沙发:讨呀,叫他们讨呀。

后来又进来一位童太太,她和包太太攀谈起来:“等我三个大小姐有了人家,我就上山去了,我这病都是气出来的呀,气得我两条腿立都立不稳••••••”“••••••老头子闯了祸,我去想法把他弄了出来,结果他一出来就怨我,说我拿钱不当钱,我在里面蛮写意的••••••”

说着说着她突然寂寞起来,不开口了,给她磨难的公婆都已过世了,只剩下她在暗红漆桶似的房间里摸索摸索••••••难言的寂寞奚太太劝童太太不要生气,劝她到耶稣堂里听牧师讲讲就不气了,又说起上面下命令叫男人们讨小,。

童太太茫然地听着: “哦?算命的说我和他不和”七七八八,翻来覆去,俩人各说各的,就像不同的钟摆,各自摇摆,互不搭界,终于奚太太不耐烦起来,俩人重又恢复寂寞这里的女人们,仿佛是gu丈夫身上穿着的一件毫不起眼的脏旧过时的衣服,被丈夫瞧不起的同时又要穿她,用她,而她呢,心里在怨恨的同时又时时刻刻念他想他,仿佛生活里除了他便没有其它任何可以值得自己留恋的回忆。

透过这篇文章,我体会到的是太太们沉闷、无聊、虚无的人生,然而,她们还是要活下去,不管是为了儿女还是丈夫,她们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就如同我一样所以,爱玲的伟大之处在于把我们每个人的曾经真实地展现给读者。

读来感到悲凉的同时又有一种类似于看见自己同类的生命的喜悦感觉仿佛看见张爱玲坐在推拿诊所里面,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用聪慧的头脑,充满思考的眼神,以及动用一切的感官:听觉、视觉、嗅觉来感受诊所里的几位太太的言行举止,并且用冷静、写实的笔调入木三分的刻画了几位太太的形象、性格。

从而使读者触摸到她们的灵魂爱玲让我们每个人都从她的文章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所以,在这个美丽的春天的下午,我和过往的自己相遇了,细细地喜悦,和暖的春风,水阴的天,都是生命的痕迹留下的珍贵回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