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桃源图(世外桃源图)
从《桃源图》款识可以看出,大千本来期望在外双溪依山傍水与农家田园为伍,但是万没想到,农地不久便成为富户的新小区,摩耶精舍竟被周围高楼大宅环伺,安静的桃源变成了“鸡犬相闻”,他只得认命地与来客相对大笑而已!
《桃源图》,1982年,张大千,纸本泼墨泼彩,立轴,纵209厘米,横92.2厘米 《桃源图》款识:种梅结实双溪上,总为年衰畏市喧;谁信阿超才到处,错传人境有桃源摩耶精舍梅甚盛,二三朋旧见过吟赏,欢喜赞叹,引为世外之欢,且谓予曰:自君定居溪上,卜邻买宅种花,鸡犬相闻,灯相照,君欲避喧,其可得乎?相与大笑!予时方作此图,口占小诗记一时笑乐,遂书其上。
时七十一年嘉平月之初七日八十四叟爰钤印:摩耶精舍、张爰、大千父、壬戌藏印:谪仙馆
《桃源图》局部 1982年,张大千,纸本泼墨泼彩,立轴,纵209厘米,横92.2厘米 从《桃源图》款识可以看出,大千本来期望在外双溪依山傍水与农家田园为伍,但是万没想到,农地不久便成为富户的新小区,摩耶精舍竟被周围高楼大宅环伺,安静的桃源变成了“鸡犬相闻”,他只得认命地与来客相对大笑而已!
如此自我解嘲式的题词,却也是描述他一生迁徒世界各地,寻觅世外桃源的最佳写照因为从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弃地重觅,一直到老死外双溪,仍未觅得他理想中的桃源最后他终应觉悟到世上岂有桃源在?只是“错传人境有桃源”,即使他忙碌找寻、经营了一辈子,结果还是回到原点,那就是他年轻时所说的:“世已无桃源”了!。
画作《桃源图》的上半部分,用厚重的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反复泼洒,层层色彩堆叠,如同满山的翠叶碧荫,郁郁葱葱之下可见房屋和人家画面下方则是嫣红粉嫩的桃花烂漫绽放,旁边还有渔翁垂钓,似入桃源之境而这幅《桃源图》1987年曾在香港苏富比以187万港元的价格拍出,刷新了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价的记录。
《桃源图》是张大千晚年泼墨泼彩画的代表作,和他的《庐山图》大致创作于相同时期,都是张大千创作生涯中的压卷之作而创作这幅《桃源图》时,张大千所居住的台北郊外双溪,也从少有人居住的宁静之所,慢慢变得喧嚣热闹。
张大千有感于此,也在画上题诗自我安慰
《桃源图》局部 1982年,张大千,纸本泼墨泼彩,立轴,纵209厘米,横92.2厘米 张大千先生和他一生的时代之间的互动,表面看来好像是他主动在“万里投荒”,寻找他生活和艺术的世外桃源,似乎无意被卷入大时代的悲剧。
然而,细究他迁徒并寻觅安身之地的过程,其实他仍受制于中国人百年以来的苦难命运,像是无根的浮萍,那样的漂泊,毕竟也是一种身不由己啊!除非,他愿意被悲剧时代的烈焰或浊流给吞噬或淹没一生追求“美”的境界的张大千,他的逃避与投荒,寻寻觅觅,辛辛苦苦,只为与“美”相守。
桃源,是他唯美理想的投射,或许,终究是无法拥有的海市蜃楼 《桃源图》创作于1982年,是张大千晚年最重要的泼墨泼彩作品1976年张大千正式到台湾定居,并在台北城郊的外双溪筹建摩耶精舍,以此作为他的“世外桃源”。
期间张大千开始创作《桃源图》,直到1983年12月才完成此画与其生平最后巨制《庐山图》的创作时间相仿,两者皆精心绘制,尺幅大于一般作品,是其反复思量斟酌、尽心竭力的巨作
《桃源图》局部 1982年,张大千,纸本泼墨泼彩,立轴,纵209厘米,横92.2厘米 2016年4月5日上午10:00,香港蘇富比2016春拍“中国书画”专场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共推出248件拍品。
其中,张大千《桃源图》以3000万港元起拍,2.4亿港元落槌,最终以2.7068亿港元成交,创造了其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由著名藏家刘益谦竞得观看方式请扫码后进入视频号观看抗战胜利上将书画(3D)虚拟展览 。
上将书画(3D)虚拟展览二维码
鸿海收藏品交易中心特惠商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