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吗静夜诗(静夜思的配图)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4

记录小杨教一年级语文

学到了吗静夜诗(静夜思的配图)

 

湘潭子敬学校2013

记录小杨的教学日常与思考渴望指点和新鲜的视角♥♥♥♥静夜思一、开门见山揭题1、课前导入,复习背诵《赠汪伦》,然后对诗的大意进行抽问(我描述场景,小孩说诗句)王鹏森说:李白要走,被汪伦的“踏歌声”打断了我就引出: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首李白出门在外的诗,叫《静夜思》。

2、板书课题。小孩自己解释课题:静夜是什么夜?“思”是什么意思? 质疑引入课文:李白在“思”什么?

个人札记:很奇怪,我上完课突然意识到课题是《静夜思》,如果要引孩子思考和辨认,可以学完以后问问孩子:《静夜思》应该怎么读?是《静 夜思》还是《静夜 思》?二、解字理解诗意1、打开书本,读书,要求孩子指字读字。

2、关上书本,背书,要求孩子背出节奏。3、瞧黑板上的新字,你都认识吗?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呢?(板书“床”“疑”“举”“低”“故乡”)

 ①床前明月光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字的过程就是教学古诗大意的过程,因为古文字创造的古诗要通读理解,得建立在古文字的环境里例如“床前”:我小时总是解释为床的前面,想象——李白晚上睡不着觉,然后起床了,看到了照在他床前面的月光,多么明亮;后来,像配图一样理解,理解为“窗”的通假,站在窗前看明月,还蛮有意境。

但是,实际上,“床”在《说文解字》中说:“床者,安坐之器也”(古人大多把“床”叫榻)坐具的一种叫“胡床”,就是小板凳训诂很深的话,“床”的甲骨文示意是指支撑物,比较合适的应该是指“井床”古人说“井水饮处”,井象征的是生活、家、故乡。

你看诗首说“床”是井,诗末思“故乡”情之所起、所入、所结,就有了来源与归处

创设情境,继续追问小孩:李白看见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郭锦诚:是明亮的月光。但是也没有那么亮。不像太阳那么亮。引导孩子体会月亮的温柔和诗意,然后带感情读课文。

个人札记:这个“床”的解释是读过郦波教授的解读以后记住的(感兴趣的老师们和家长们可以搜索一下,挺好玩)马婧镜一上课就说:“床是井”还蛮让我惊讶同时,我也马上接受到信息,这个程度的教学,孩子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画了“床”的甲骨文本意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小孩,床可以用在哪里地方,普及“车床”“琴床”“井床”等等,最后我和小孩得到两种猜测,这个床可能是“小板凳”,可能是“井床”,但是小孩就是很确定,一定不是指睡觉的地方。

我觉得我们的教学里,总在猜测小孩能接受多少我们其实很低估小孩,小孩都能接受,哪怕接受不了,也从不会去拒绝接受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我们——教育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小孩接受②疑是地上霜       李白看着这井边的月光啊,那么温柔,那么安静,他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他——(读“。

疑”——什么意思?)唐翰佑:他“以为”;罗晟荣说:他“感觉”;马镜婧说:他有“疑问”;董师亮说:“像”;我一一板书在角落里,然后让小孩接着把剩下的句子背出来然后把几个孩子的答案带入这个句子去,小孩发现都能说得通顺。

我说:你看,诗意就是你读到什么,什么就是你的诗接着,追问:为什么李白会觉得“明月光”像“地上霜”?钱煜东:地上霜是“秋霜降”的那个叶子的那个白白的一层霜楚菁涵:明月光是白色的,地上霜也是那么白,所以李白感觉它们很像。

彭瑶:明月光很亮,霜也是亮亮的,所以李白怀疑是不是自己看错了。王欣怡:明月光照在地上就像抹了一层奶油一样,太薄太薄了,就像霜。

 个人札记:真美啊!我觉得我教修辞的方法比较“理科男”,我会切开比喻、拟人之间的脉络,告诉她们什么是“像”,哪样的事物与哪样的事物之间能够构建一个怎样的桥,然后带他们去尝试一下比较犹豫的地方在于,这样会不会降低学生的灵性呢?暂时也在摸索中。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①“举”是什么意思?小孩用动作跟我解释——古文中的“举”字义也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在这里,我没有停下来教字了,因为我觉得这个动作已经代表孩子们不拘泥于字,更在于理解,进阶以后,不必退。

下次再教

②学生理解诗句的时候,说“望”就是看的意思,那望和看有什么区别?陈雅潼:望就是很远很远,要用力看总结:望是用力地看,远远地看朱羿嘉:看是用手放在眼睛上,望的时候,手就要放下来,才不会挡住(瞧!字义在小孩心中可以这样用)。

“低”字理解并记忆。

③为什么诗人抬头看到明月,就会思念故乡呢?贺则睿:也许李白家乡的房子都是白色的,所以,李白见到这个月亮,就想到家乡的房子(睹物思人,多合理的猜想啊)马婧镜:诗人想,如果我也可以到月亮上,我就能马上看到我的家乡了。

这样的话,不回家也没有关系啊!(所以,咱们现在就有了照片啊)周枫翔:我们学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证明作者小时候就爱看月光,现在他大了,看到月亮就像看到自己小时候一样(诗与诗之间的联系,你真棒啊!)。

朱羿嘉:我们看到书上的月亮是圆的,每到这一天就会想到和家里人一起赏月,然后,作者就会思念家乡(你知道,圆月就代表团圆,古人觉得每个人都是一个弯月,人和人相遇变得了圆满)谢宇航:作者看到这个月亮,他越看越认真,然后看到月亮上有爸爸妈妈的影子,所以思念家乡了。

(月亮可不就是一面镜子,你想念谁,它便是谁)谢铭阳:也许,我猜:可能是邻居打电话来了,让他赶紧回去所以,他晚上睡不着觉,起来看月亮,想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是啊,不然晚上干嘛不睡呢!)刘奕辰:明月如此亮,如此美丽,家乡的月亮是否也是这么亮呢?(诗意的疑问啊)。

董师亮:在家乡的时候,我们总是许多人一起赏月,现在却只有我一个人欣赏月亮,李白很孤单(《树和喜鹊》,《李白和月亮》)彭辰懿:明亮的月光就像白色的锦缎,这个锦缎就像妈妈的衣服,李白一看到这个月亮,就想到妈妈了。

(感谢《阳光》)胡雅萱:李白看到月亮,也许在心里祈求神仙,把他带回家去(所以,你看这个“思”便不仅是“念”,更变成了一种心愿了)郭梓伊:李白看这个月亮,家乡也有这个月亮,看到月亮就是代表了家乡啊(那如果家乡也有一棵一样的树?)那李白可能会说“举头望大树,低头思故乡。

”(哇!)总结:所以啊,这首诗在写月亮吗?李白通过这首诗,想跟我们说什么话?

个人札记:一猜想就是百花齐放没有人知道一棵树会长到哪一片天空,没有人不知道一个孩子怎么样将生活和诗意沟通到一起,贫乏的是大人,小孩的世界是多彩我每次都觉得自己太荣幸了,居然教了这样好的小孩三、另起一节课的聊天。

1、背诵《静夜思》,巩固上节课的梳理成果然后提出猜想主题孩子们,李白写了这首诗虽然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人们依然在读,在背,在用有的人在外面工作,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说,他想告诉你什么?现在疫情期间,有的在美国的留学生无法回家乡,他也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在告诉我们什么?。

2、李白如此思念故乡,他为什么不回去呢?小孩猜一猜了好多,然后我介绍李白写诗的背景我感慨:彭辰懿感慨:生病的时候,就能写诗啊!哈哈哈哈哈,神仙逻辑3、最后给小孩介绍不一样的李白,他很好玩,看到什么都喜欢写诗,他去逛瀑布,写了——朋友来送他,他写——他还特别自信,小孩最喜欢的就是这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你们也去读读李白的诗,下次我们再一块儿研究他!

个人札记:因为学校搞活动,打乱了我的原有计划所以,我就用最后一点儿时间聊了聊古诗现在的用法,借用他人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延伸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尴尬我记得我上一次学习这首诗,我特地找了诗的流传版本,跟孩子们一起研究。

大致是这样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我觉得学古诗的时候,一定不要直接接受“本文有修改”,找找来处因为我们读着别人的作品,去体会那个写下心情是对他最好的尊重吧!第十一篇记录结束

语文漫卷诗书  清风醉酒见山以深情伟岸  见水以云海翻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